突发奇想要写这么一个系列,大概就是列出一些我比较喜欢的曲子,然后讲讲相关的知识和背景……其实发掘这些都是挺有意思的,算是我生活的一部分。参考资料大多来源中文维基百科,会在文末标注。


1. Gymnopedies:裸体舞曲(共3首,这是第1首)

作曲:Erik Satie(埃里克·萨蒂)

这位仁兄是个鬼才,原名埃里克·阿尔弗雷德·莱斯利·萨蒂(法语:Éric Alfred Leslie Satie,1866~1925),后来自己改名为Erik Satie,法国作曲家。他被法国音乐六人团尊为导师,是二十世纪法国前卫音乐的先声。他的作品大多数都以本名出版,但在1880年代后期,他曾经以维吉尼·勒鲍(Virginie Lebeau,Lebeau 虽然是法国一个姓氏,但其实可以拆开成为两个字:le beau,意思就是“美男子”)作为笔名。

埃里克·萨蒂
埃里克·萨蒂

曲名原是指古希腊裸体男子所跳的一种仪式舞蹈,据萨蒂自己说是他当时读了法国作家福楼拜的《萨朗波》产生灵感而作的。关于这个奇怪的名字,Satie研究者也是议论纷纷。Gymnopedie是古希腊的斯巴达每年为祭祀太阳神阿波罗而举行的庆典,届时老老少少的男性都必须裸体跳舞,以讨阿波罗的欢心。取这个名字的原因据说是Satie看到一只希腊古瓶,而瓶上有关Gymnopedie祭典的花样触发了他的灵感,因此才以Gymnopedie为名。

我本人也是最近才开始听这3首曲子的,曲调宁静、沉稳,缓和的步伐透露出些许忧郁,却又能催我入睡,感觉与阿波罗的热烈不相符,更像是悲伤的祭祀。


2. Symphony No.9 in E minor, Op.95 "From the New World":4. Allegro con fuoco

译名:E小调第9号交响曲《来自新大陆》,作品95,第4部分:火热的快版
作曲:Antonín Dvořák(安东宁·德沃夏克)

由于版权保护,无法生成外链,所以就直接放链接了。

安东宁·利奥波德·德沃夏克(捷克语:Antonín Leopold Dvořák,1841年9月8日-1904年5月1日)生于布拉格(当时属于奥匈帝国,现属于捷克),卒于布拉格,是捷克民族乐派作曲家。德沃夏克经常在他的作品中使用摩拉维亚和他的故乡波希米亚(当时属于奥匈帝国,现属捷克)的民谣音乐的风格。德沃夏克自己的风格经常被描述为“吸收了民歌的影响并找到有效的方式利用它们,用交响乐的传统最完满的再现了一个民族的特色”。其代表作有第九交响曲《自新大陆交响曲》、《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》、《斯拉夫舞曲》、歌剧《露莎卡》。他被认为“可能是他那个时代最多面手的作曲家”。

德沃夏克
德沃夏克

而我最喜欢的第四部分是火热的快版(Allegro con fuoco),e小调,在这个乐章取之前三个乐章出现过的主题做统一,强而有力的铜管乐器奏出第一主题激昂的进行曲风,对应着较和缓旋律的第二主题。发展部使用第一第二第三乐章的主题,曲子最终以激昂雄壮的演奏中结束。

至于我为什么会发现这首曲子呢,因为我看了一部反乌托邦的动漫《来自新世界》(新世界より),然后找到了它的名字的由来……当然,我也很喜欢奥尔德司·赫胥黎的《美丽新世界》,不管怎么样,新世界就是新世界,波坎诺夫斯基程序万岁!~/(≧▽≦)/~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。


3. 月まで届け、不死の煙:直至月球,不死之烟

作曲:ZUN(太田顺也)

接下来轮到东方project啦!这首曲子是藤原妹红(其父为藤原不比等,也叫车持皇子)的主题曲,而背景取材自一个古老的日本神话传说。

我仍记得小时候在哆啦A梦漫画里看到过的仿《竹取物语》情节,大雄把一个胶囊埋到了竹节里,然后出来一个漂亮的机器人女孩儿。后来她被一个名叫月形的老人接走了,因为她长得跟他逝去的女儿一模一样。(大雄和哆啦A梦感叹道:终究还是被月亮上来的人接走了。)

《竹取物语》的大概情节是:一位伐竹翁在竹林遇到一小女婴,起名为辉夜姬。辉夜姬仅经过三个月就长成亭亭玉立的少女。五名贵族子弟向她求婚,她答应嫁给能寻得她喜爱的宝物的人。结果求婚者均遭失败。皇帝想凭借权势强娶,也遭到她的拒绝。最后,辉夜姬在这群茫然失措的凡夫俗子面前突然升天。而辛苦将她扶养长大的老爷爷和老奶奶,只好目送她的离开。

当然,也有动画电影《辉夜姬物语》,值得一看。

《辉夜姬物语》电影海报
《辉夜姬物语》电影海报

那么,这首曲子的“不死之烟”又是怎么回事呢?实际上,富士山(Mountain Fuji)是“不死山”,fuji和汉语的不死(busi),还是音似的吧?辉夜姬返回月球时,给帝(天皇)留下了不死之药,但辉夜姬不在的话,就算不死也没有意义了。帝(天皇)于是命令调岩笠到距离天最近的山顶上,把不死之药给烧掉了。自那以后,那座山就被称为“不死之山”,烧药时冒出的烟永远不会灭,直到现在仍在不停地升起。


4. 芥川龍之介の河童 ~ Candid Friend

作曲:ZUN(太田顺也)

芥川龙之介,日本著名的小说家之一。日本两大文学奖之一“芥川赏”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(另一个是直木赏),《河童》是他的代表性短篇小说,内容是主人公精神病患者23号讲述自己3年前误入河童国经历的独白,表现了对当时日本社会、人类社会的讽刺。

芥川龙之介
芥川龙之介

我读过名为《罗生门》的他的小说选集,其中包括《河童》,而这幻想的游记中,使我印象最深的是,河童在出生时,接生的河童会拿着一个喇叭朝被接生的雌性河童的肚子里喊话,若是里头的小河童表明拒绝来到这个世界的意愿,可以直接一键消灭,免除其痛苦。

那么,河童又是什么呢?他是日本神话中的传说生物,有鸟的喙、青蛙的四肢、猴子的身体及乌龟的壳,如同多种动物的综合体。传说其弱点为头顶的碟,只要诱骗河童弯身,让他头顶碟子里装的水流尽,他就会精力尽失。

当然,也有动画电影《河童之夏》,值得一看。

《河童之夏》电影海报
《河童之夏》电影海报


5. Also sprach Zarathustra, Op. 30:Einleitung, oder Sonnenaufgang

译名: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,作品30:序,或日出
作曲:Richard Georg Strauss(理查德·施特劳斯)

这是一部于1896年创作的交响诗(第1节),其灵感来自于尼采的同名哲学小说。1896年11月27日,该曲于法兰克福首演;通常的演奏时间为约半个小时。

其开头的开场小号——斯特劳斯的注解中题名为〈日出〉(Sunrise)——在1968年被史丹利·库柏力克用于电影《2001太空漫游》后,成为家喻户晓的名曲。这部电影可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经典,其中的一个蒙太奇镜头——猿猴抛骨至湛蓝的天空中,下落时已然变为宇宙中缓缓运行的空间站,私以为非常好的切合了《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》中“超人”的要点。

于是,这里又可以扯一下作者,非常有名的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·尼采了,我国老一辈的翻译家对他的注释往往有“鼓吹‘超人哲学’”,但是什么是“超人”?“超人”作为一种理想型的人类,与现存的所有人都不同,是新的“人”,是不同于人的“人”,超人并非徒具蛮力的勇者或残酷的暴君,而是勇于自我超越、自我批判及价值重估的人。

尼采
尼采


本来打算写7首的,结果写了5首就差不多精力耗尽……那就每次写5首好了,之后有空的话再更第二篇……orz

参考资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