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做了一个极端混杂的梦。

小学的男同学松洋君坐在我高中的教室里,课程表是初中的。松洋君问我可不可以把书放在我的座位上,因为我下学期不来了(出国去日本了)。我在小学的教室里,和高中同学坐在一起(当然也有几个小学同学,其中王某晒了一身黑,发型是脏辫,正如iOS的“拟我”表情一般夸张)讨论着“这节课是不是也是KOKO上啊?”原来,KOKO给我们上「美德」课。

我带小学的女同学楼某去景区玩,洗手间叫什么什么龙(三个字),和什么什么露(七八个字)。我说龙是男的,露是女的,给她指路。进到公共厕所之前,我发现门边上就是一个酒店的房间,床铺上还有被子和枕头,看起来像是有人刚起床。走到小便池边上,我看到另一头有个疑似从云南山区出来的老人在上厕所。出了洗手间,看到我二姨(我妈的姐姐)给我打招呼。还有两个到我膝盖的小朋友。她让我猜是谁的孩子。我说:“是兄妹还是姐弟?”她说是姐弟。最后我也没猜出来。又走到一个大房子里,只见我叔叔(我爸爸的弟弟)在床上躺着玩手机,边上还有在充电的iPad。我叔叔坐起身,拿着一个带塑料杆子的圆气球,在戳用透明胶裹起来的空鸡蛋壳(上面还用黑笔画了表情,应该是小朋友的作品)。

我跟松洋君、张某(也是小学同学)坐车回小学,结果我仅仅比他们慢了一步,没下车,坐过站了!我喊师傅也没用,按下车铃也没用,只好紧紧贴着「下车门」,以免再坐过站。

我的大学拍了个什么宣传片,要让大家一起从教学楼里跑出来,手里必须拿着两面都是绿色的扑克牌,说这扑克牌名为「希望」,我的小学班主任负责在人群中分发卡片。大家一起从我大学的教学楼里跑出来,我一转头,场景就切换到了我的小学——大家都往我的小学教学楼反方向跑去。拍了好几遍,校领导还不满意的样子。冲在前面领头的是我原来寝室的那些人,还有学生会的那些人。

听闻跑得越快越好,我就一次又一次地快快跑着。途中小学班主任还指给我看我的大学同学罗某,只见他屁股上粘着一个四脚凳在跑!我正感到惊讶之时,我爸敲门喊我吃午饭,梦终。

汉字与我

我写作业性子急的毛病可能是小学时就养出来的,那时我们有一本专门的课本用来练习硬笔书法,按理来说用钢笔写最好,可老师要求并不严格,用铅笔写也行,我总是快快地写完了,做些其他事来打发无聊时光。有一次老师见我没事干,就把我带到其他几个还在一笔一划认真写字的女同学边上,告诉我:“你看看别人写的,比你要认真,也要好看。” 那时我当然没有对汉字的深刻认识或见解,也就把老师的话当耳边风了。时至今日,我的手写字迹依然是惨不忍睹,还好我多数时候是在键盘上肆意倾洒。

然而,后来的人生经历使我对汉字的兴趣逐渐浓厚。当我面对杂乱无章的中文字体时,我就忍不住想该用哪种字体和字号去 “统一” 它们;当我面对毫无美感的字体搭配时,我就忍不住问自己 “怎样的设计才会更好看?”;当我面对没有给出汉字的日文单词时,我就忍不住去查词典找出它的汉字写法 —— 原本不认识的几个假名,若是放在汉字上面,我常常是恍然大悟:原来它是这个意思!

我也阅读过一些港台地区的书籍,虽说我依然在适应阅读竖排文本,但我早就发现繁体中文的标点符号、排版设计,都与简体中文的有所不同。比如,简中的逗号、句号、顿号都在字框的左下角,繁中的则在正中心。(以下内容为8月1日增补)为何会有这样的差异存在呢?设计师oooooomygosh的视频可谓给予我诸多解答。《设计师与标点符号》让我明白,我偏爱的直角引号「」不过是(西式)双引号“”的前身,并非只在日文中才能使用;《逐个画出来的印刷字》给我科普了(解放后)中文字体走过的艰辛路程,当年的“字体设计师”们呕心沥血创作出的优质作品,化作细雨融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里,放在今天仍不过时;而《专治审美,包教包会》是和另一位up主二二酸酸(北大艺术学研究生)的合作作品,其中对一些“设计乱象”的吐槽,实在是代言了我的心声:

传统艺术的现代化绝对不仅仅只是把传统的符号现代化……所谓的中国风并不是只有中国符号,比符号更重要的其实是符号背后所指涉的含义,例如中式审美当中的一些留白、对意蕴的追求等等。这些都是隐藏在我们的民族审美当中更深层的一些习惯和特点,它们比符号表象更加能够唤起我们的认同。

我看了二二酸酸的最新一期视频《中学语文课本上隐藏的神作:〈桃花源记〉》后,深受结尾的一段文字感动:

所以,当我们再次回望《桃花源记》里出现的种种意象时,就会发现,这篇短短的文章,之所以在千年之后的今天还为我们所称颂,不是因为那个诗人创造出了如何美妙的仙境,而是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从夸父逐日的那一天起,就从未忘记过那个日复一日的梦想。先秦时期,《诗经》中就诞生了“乐土乐国”的概念,《列子》里也用“华胥一梦”延续了这种理想,从老子的《道德经》到康有为的《大同书》,从桃花源记到《庶民的胜利》,这里的人们为之歌唱,为之赞扬,为之流血,为之死亡。而每当这个民族在黑暗的时刻陷入命运的漩涡时,那个曾经的理想就会化成祖先一声遥远的呼唤,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重新团聚在一起,让这个民族一次又一次拥有了渡过漫漫长夜的力量。而这种力量,至今仍未离我们远去,因为你看,它就在那片桃花盛开的地方。

当我凝视汉字时,也能从中感受到这种神奇的力量——以汉字为中心的“汉字文化圈”所覆盖的地域之广,包括中国、越南、朝鲜半岛、琉球群岛与日本列岛在内,其文化都受到汉字的影响。我想汉字之美,就存在于这些土地上人们的一呼一吸中。回望汉字,我又不禁想起这伟大的中华民族……挣脱出国家机器灌输给我的所谓“宏大历史叙事”后,我迫切希望能对传统文化取精去糟,批判重构,让它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,而不至于堕落成西方人眼里恐怖的恶龙。

最后,我想以宪法学教授张千帆所书《辛亥革命与中国宪政》中的这段文字作为结尾:

当正义之光驱散专制的阴霾,以其固有的光芒普照在这片不幸多难的土地上;当智慧之雨重新滋润这片久旱的干土,洗涤和净化每一颗被专制玷污的心灵,这个古老的民族在经历千年沉睡、百年噩梦之后终将醒来,告别恐惧、懦弱和癫狂,拒绝奴役、洗脑和逃避,勇敢面对自我,做自己命运的主人。